企业产生信用风险原因多样,根据原因的不同,信用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信息风险、商业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一般而言,企业信用风险是由于信用交易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导致的。根据企业信用管理师多年的从业经验发现,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可概括为三个基本原因,即市场环境因素、企业信用管理因素和客户自身因素。其中企业信用管理因素是内因,其他两个因素是外因。
由此可见,产生信用风险的内因是企业没有信用管理功能,或者信用管理水平低下。产生信用风险的重大外因是市场环境的问题,包括经济秩序不良、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成、市场上的失信惩戒机制没有运转、失信成本很低、商业道德水平低等。
结合我国情况,具体表现为:
1)外部原因
1.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利益驱动下,一些人和企业有悖于诚信经营的传统,制假售价、合同违约、拖债赖账等不诚信的事件屡见不鲜。
2.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法规对于信用交易中的债务人履行契约清偿债务的约束力规定缺乏足够的力度,对故意甚至恶意拖欠货款缺乏严惩的规定,对于信息披露的范围和隐私保护缺乏明确的界定。
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缺乏了解信用交易各方信用状况的平台,缺乏相应的惩戒机制。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授信方不了解情况、不敢授信,授信方缺乏监管、违约成本低而不重视维护的怪圈。
2)内部因素
1.企业信用意识缺乏。企业的信用意识是维持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和信用秩序的基础。在我国,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严重扭曲:一些企业对于拖欠企业货款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拖欠有理,即使有钱也要拖欠。
2.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主要表现为企业激励机制不合理,重销量,不重收账成果,盲目利用赊销扩大市场份额,为风险的产生和积累埋下隐患。
3.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弱。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专门进行信用风险控制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信用政策不科学,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未形成制度,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薄弱。
企业信用管理是对企业的受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广义来说企业获得他人授信和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筹资和投资为目的的管理活动都属于企业信用管理,而狭义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总结为企业信用管理主要内容包含客户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帐催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