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林钧跃:融合宣贯两项国家标准,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9 10:41:00| 浏览次数:






摘要
图片

企业信用制度包括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诚信自律制度,而以往的制度及配套管理措施设计缺乏标准化支持,难于保证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两项信用类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弥补了缺少标准化技术工具的不足。其中,《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可用作支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设计的主要工具,《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要求》(GB/T31950—2022)则可用作支撑企业诚信自律制度设计的主要工具。企业宜将二者融合应用,能够保证企业信用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以及配套管理措施具有可行性。


66.jpg


2021年12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2022年夏,《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要求》(GB/T31950—2022)起草组完成了标准编制工作,已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虽然两项国家级的信用标准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标准化体系,而且在编制技术要求、规范和侧重方面有着很大差异,但在目标、内容和作用方面却可视为异曲同工之作。如果企业能够同时宣贯这两项标准,对于完善企业信用制度的设计、建设、落地实施和持续改进,都将起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一、企业信用制度


企业信用制度是保证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不仅能在信用经济和数字经济时代塑造适配的商业伦理,更能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企业来说,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意义:

(1)建立起全方位防控来自市场的信用风险的科学应对方法,减少或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产品质量管控和品牌建设的基石,是企业建立市场信誉和产品口碑最重要的举措,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应对政府信用监管的有效举措,是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能对市场营商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建设企业信用制度的依据是正在演进的第三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在方法上,企业信用制度由两项制度组成,分别是“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诚信自律制度”。


01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x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也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或“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其作用是防控来自企业外部的、国内外客户的信用风险,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类客户的信用风险。因此,在覆盖面上,这项制度还可划分出一项“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当然,除了防范和控制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还能应对来自市场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府信用监管措施和海外客户所在国家法律环境方面的风险。


从企业管理的视角看,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及其配套的管理措施,是要对企业赊销或金融授信业务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赊销或放贷的成功率。在追求最大限度地扩大赊销或放贷规模的同时,控制住来自赊购客户和信贷受信人的信用风险,将其信用风险降低到一种合理程度,从而使企业获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就制度形成而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


(1)企业和消费者信用管理两种技术方法;

(2)以信用管理部门为主的组织保障;

(3)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设施;

(4)信控服务业提供的外部技术支持。


在上述要素中,必须要获得信控服务业提供的外部技术支持,是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的特殊之处,是与其他诸如财务、人力资源、生产流程等管理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企业仅依靠内部的管理措施或资源,是无法实现防控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目标的。欲取得赊销利润最大化的效果,企业非常依赖由信控服务业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全程企业信用管理需要获得信控服务业外部技术支持的情况如图1所示。


67.png

图1 全程企业信用管理及其所需的信控服务业 外部技术支持示意图


通常,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得以确立,宜由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执行若干项配套的管理措施,并牵头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工作。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任务目标。全程防控来自国内外多类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对象包括法人客户、自然人客户和公关对象。

(2)实施内容。以平台模块或管理流程形式实现各项信控功能,包含对潜客户的预警、事前防范、事中转移和事后控制处置。

(3)具体执行。企业信用管理部门。

(4)监督模式。负责财务或销售的副总经理进行监督、总经理/CEO监督、董事长直管、双重监督。

(5)实施效果。增强企业赊销、换货和放贷的授信能力,取得所在行业最高水平的授信成功率;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优化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成本;改善客户关系,增加客户的订货量,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助力企业产品质量的改进,维护企业或产品的品牌声誉。

(6)考核指标:信用等级、债券等级、信用风险指数、DSO(赊销变现天数)、ROCE(资本回报率)、BDSales(坏账率)、ACACC(信用部门客户管理比率)、CEI(回款效率指数)等。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理论依据是企业和消费者信用管理理论。该理论的创建是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企业赊销市场实践。192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两位教授——西奥多尔·贝克曼(TheodoreN.Beckman)和罗伯特·巴特尔斯(RobertBartels)合作出版了第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奠基作《CreditandCollectionsinTheoryandPractice》,其目的是为解决“人们进入信用领域而没有准备”的问题。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完善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理论以5C方法为代表,构建了企业信用管理5项基本功能,强调对赊销或放贷的全程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并且得到了以征信业为主的信控服务技术支持。企业和消费者信用管理理论追求量化指标的应用,包括使用Z-Score方法建立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指数,以及大规模应用FICO个人评分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和消费者信用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


02
企业诚信自律制度


欲使企业持之以恒地坚守诚实守信的商业伦理,就需要有制度约束。企业诚信自律制度就是用于维护企业坚守诚信商业伦理的制度,主要约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合法合规,其次要求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根本性地解决企业对内对外的诚信行为和形象问题。


企业要想基业长青,成长为“百年老店”,建立和实施企业诚信自律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诚信自律制度要求企业自觉自愿约束自身的行为,对所有相关方均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能够主动实施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这里所指的相关方主要包括客户、供应商、融资授信方、员工、投资人、政府监管部门和所在社区。


企业建立诚信自律制度,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


1)信守契约和承诺,在市场上建立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和口碑,取得信用评级评价的高信用等级;

(2)坚守诚实守信的商业伦理,维护公平交易原则,不欺骗欺负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3)合法合规经营,以正确的态度、敏感的警觉应对政府的信用监管措施,对于以往的失信过错要及时修复;

(4)对员工雇员信守劳动合同和福利承诺,善待员工,提高人力资源的职业信用管理水平;

(5)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和公共道德,承担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诚信自律制度的落地实施涉及企业的对外付出,将诚信自律行为制度化执行超出了信用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在没有对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专门授权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更高层级的执行和监督机制。通常,欲施行这项制度,应由企业董事会和最高经理层直接领导和协调,并由信用管理、合规、法务、财会、人力资源和工会等部门通力配合。在技术上,信用管理部门可提供制度建设的设计方案。如果该部门得到授权,也可具体负责流程的各环节管理、日常监控及提供政策性建议和技术性咨询等项工作。


企业诚信自律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任务目标。全方位地打造对外的诚信形象,将卓著的信誉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2)实施内容。兑现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用承诺;坚守商业伦理;合法合规经营,照章纳税,遵守环保规定、不做假账等;不折不扣地执行劳动合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3)具体执行。董监高做决定,授权信用管理部门执行,协调相关部门配合。

(4)监督模式。董监高内部监督,行业协会外部监督,第三方诚信评价机构技术监督。

(5)实施效果。企业不上政府公示的企业失信“黑名单”、董监高个人不上政府公示的失信“黑名单”、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具有国内国际工程投标要求的有效期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取得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的质量信用报告备案、无劳动纠纷案或胜诉保证、慈善捐赠的良好效果。

(6)效果指标。定期检查验收、持续改进措施设计方案、第三方认证。


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同,企业诚信自律制度属于企业的“内在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即可,基本上不需要来自企业外部的技术支持。为取得良好的制度效果,企业可以使用诚信评价方法进行自检,也可接受行业协会的监督,但不是必须的。需要提示的是,采用诚信评价(也称“信用评价”)方法自检也可以执行或参照相关国家标准,例如《企业信用评价指标》(GB/T23794—2015)、《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编制指南》(GB/T31953—2015)、《信用服务机构诚信评价业务规范》(GB/T22119—2017)等。但是,所使用的评价指标最好是具有本行业特征的指标,有些行业协会编制过或拥有评价本行业企业专用的指标体系。另外,在市场上也能搜寻到编制过各行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三方诚信评价机构。


68.jpg


构建企业诚信自律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企业社会责任(CSR)理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技术上,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中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方法、企业诚信评价方法、政府信用监管规范等共同构成支持制度建设的“技术工具箱”。当然,为使这项制度落地实施,设计配套的管理方法和架构各项操作流程的最佳技术工具还是新国标。


关于社会责任及其基本定义,早于20世纪就已形成了国际共识,即组织通过透明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在21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也趋于成熟,并走向了标准化。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社会责任指南》(GuidanceonSocialResponsibility,ISO26000),这是由54个国家参与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就组织的社会责任给出了释义: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这些行为包括:

1)促进可持续发展,关注安全健康和福利,其中包括动物的福利;

(2)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3)尊重法律法规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保持一致;

(4)全面贯彻社会责任实践,并监督促进组织影响区域范围内其他组织的社会责任行为。


该国际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成熟。对执行社会责任标准的组织来说,社会责任已经超越了“是否应该做”的道德讨论,而转变为“需要做什么”的实际要求,即组织应坚持问责、透明、道德行为、尊重法治和国际行为规范、保障人权以及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等原则,把对社会和环境的考虑融入到组织决策,确保组织决策和组织活动与社会期望相一致。


对我国企业来说,早在2004年,外贸企业就受到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第一波冲击,它来自于欧美的SA8000认证。自此社会责任成为了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新要素。黎友焕(2004)认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观念的不断增强,企业或公司在未来市场中竞争的成败,就不仅仅取决于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决定。未来市场领先的公司将是那些在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和商业等三个基本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


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界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颁布及不同层级的认证实践,对企业信用制度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夸张地说,它将成为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终结者”。




二、《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12月,人社部办公厅颁布了这项新职标,信用管理师职业的建设工作正式重启,此举疏通了我国培养企业信用管理和征信技术人才的一条主渠道。除此之外,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管理师也属于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在城市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运行工作岗位上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


作为一个国家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定义信用管理师职业人群表述如表1所示。


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的 信用管理师职业条目

69.png

新职标是在修订2006年版《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产生的。鉴于编制旧职标的理论依据是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所以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技能包括5项基本功能,即客户信用档案、科学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和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此外,鉴于旧职标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企业信用经理人,因此还要求信用管理师掌握信用管理部门的日常运营方法。


2019年8月,人社部下发了《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为贯彻该文件精神,2020年6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印发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计划(2020—2022年》。按照文件要求,任务承担单位中国市场学会成立了具有业界广泛代表性的标准起草组,启动了新标准的编制工作。


70.jpg


在旧职标广泛应用的15年间,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企业经历了经济全球化的洗礼。因此,企业信用管理职能受到诸多由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新政策因素产生的影响,信用管理岗位职责有必要随之调整,以适应新经济形势和新市场环境。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一系列新规,特别是运行失信惩戒机制而形成的“黑名单”公示和惩戒措施清单,以及守信激励机制、信用修复制度和信用承诺制;

(2)起始于2005年的企业诚信评价制度走向成熟,无论是对行业监管,还是对企业诚信自律都起到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3)政府市场信用监管升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若干新规章,对严重失信违规和经营异常企业等类别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以及为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了新型监管方式;

(4)人民银行出台新规章,进一步规范征信机构及其业务操作,征信和信用评级机构备案制度不断完善;

(5)政府出台企业合规管理政策要求,尤其是对国企合规的相关规定;

(6)响应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政策方针,企业对信用管理提出了为赴海外从事贸易或投资活动保驾护航的要求;

(7)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逐步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另外,信用科技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数据环境变化也在推动企业信用管理方法升级换代,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

1)大数据环境下的大数据征信技术创新,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画像技术;

(2)征信大数据平台架构技术广泛应用;

(3)供应链金融方法;

(4)商品追溯方法;

(5)分专业领域的信控方法;

(6)区块链在信用管理领域的应用;

(7)信用标准化。


根据人社部主管部门的要求,新职标须以培养技能型的个体为目标。遵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技术规程(2018年版)》的要求,新职标分别删除了旧职标中的“信用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操作相关内容和“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功能块。


以往企业信用管理方法只能防范、监测、转移和控制来自企业外部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反欺诈,因而传统方法具有“只对外,不对内”的特点。为适应企业对内统筹信用和诚信相关管理工作的新需求,对外适应政府升级的信用监管要求,新职标要求信用管理师具备建立、实施和监控企业诚信自律制度的操作技能,并能在此项工作中宣贯多项信用国家标准。


尽管新职标是为企业信用管理岗位技能操作设立的标准,但其细致划分了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各项功能,以操作难易程度予以分层级展开,并按照技能操作先后次序和逻辑关系进行排列,映射出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对于兼顾企业诚信自律制度及其管理实施,新职标增加了相应的技能操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诚信自律要求;(2)企业社会责任要求;(3)应对政府的市场信用监管的操作。


需要补充提示的是,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诚信自律制度的建设和施行均需要专业团队执行,将功能赋予信用管理部门集中管理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可让信用管理部门发挥配套管理措施设计、具体操作和内外协调作用。鉴于此,在设计企业信用制度时,还应参考旧职标中的信用管理部门功能模块相关内容,以及与之配套的培训教材《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中的对应章节。




三、国家标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要求》


新国标可被用作设计和建设企业诚信自律制度的技术指南,而且该标准还能对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设计起到补充作用。


新国标是在修订《企业诚信管理体系》(GB/T31950—2015)(以下简称“旧国标”)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替代了旧国标。


新国标要求企业坚守诚信原则代表的商业伦理,并将其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各环节,鼓励企业分析顾客、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的要求,并作出必要的承诺。针对企业潜在的失信风险和诚信危机,基于制度形成配套的管理方法,使其持续受控,以满足坚守诚信原则和兑现承诺的制度规定,达到使企业持续提升诚信水平的目的。


在内容上,新国标增加了信用调查、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合同管理、商账管理、社会责任履行、诚信风险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诚信文化建设等项内容,并根据系统性原则,用动态改进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和支撑企业诚信自律制度。


在技术上,新国标确立了建设和施行企业诚信自律制度应坚持的若干原则。新国标采用PDCA循环工作法予以落地实施,并将信用承诺设置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起始点。PDCA即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


所谓“PDCA循环工作法”也称“戴明环”,是由美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于1950年为改进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而提出的,例如日本丰田企业就是最早实践该方法的典型。原本该方法只应用于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后来该方法被提炼成为一种思维框架和工作模式,应用范围扩大到许多经济管理领域。


企业可将新国标用作为完善企业诚信自律制度建设的指南,通过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将诚信自律制度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

1)企业环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愿景和目标、诚信管理体系的范围和流程。

(2)领导作用。确认企业的诚信方针、确认诚信目标及配套制度、确认配套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策划。确立诚信目标及其配套制度的要求、企业的承诺及其要求、应对风险和机遇的要求、应对变更的要求。

(4)支持。资源、信息交流与控制、成文信息。

(5)管理实现。信用调查、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合同管理、商账管理、社会责任履行、诚信风险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诚信教育培训。

(6)检查与分析。人员评价、内外部影响因素的检查与分析、承诺兑现的检查与分析、诚信目标实现的核查和分析、失信评估和处置、信用修复与守信激励的确认和实施。

(7)持续改进。改进机制。

(8)审核。审核计划、审核方案和内容、审核实施、核查、评审与改进、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


需要补充提示的是,标准化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运行采用了PDCA工作方法,而且借鉴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标准化到认证的实践经验。ISO9000认证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该认证“根据体系的要求和特点实施和控制变革,尤其特别的是,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设计基础结构,开发出一个包括过程、质量和业务管理的综合体系”。


30多年来,实践证明ISO9000标准和认证能切实帮助企业建立起质量管理的框架,并采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将体系“运行”起来,而且功能和效果还可以不断改进。因此,为了高质量地设计和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在宣贯新标准的同时,还宜参照ISO9000认证方法及其取得的成功经验。

71.jpg


当前,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前些年的经济全球化已经遭遇“逆全球化”阻滞,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内外双循环机制,新产业政策正在推动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升级。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国内国际市场动荡和变化将是常态,市场中的信用风险有增无减。与此同时,无论出于私利还是公心,已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愈发强烈,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工程投标领域中设置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门槛。另外,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催生了适应信用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市场新规,加之政府的市场和金融信用监管方式升级换代,将企业推到了市场商业伦理重塑的最前沿。


鉴于外部市场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双双变化,为适应信用风险增大的复杂市场环境,应对政府信用监管新规和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应作为企业的最佳应对之策。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不仅能使企业抵御信用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还能维护企业的品牌和扩大销售。


以往企业建设信用制度没有标准化的工具可用,制度设计存在基于片面经验的随意性,往往会在科学性和完整性方面出现缺陷。随着我国信用标准化工作的快速推进,为企业设计和建设功能完备的信用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认真宣贯《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要求》(GB/T31950—2022)两项标准,可以避免企业在信用制度建设上再“摸着石头过河”。


新职标和新国标各具所长,但对于各自对应的制度建设都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的优势。因此,在设计企业信用制度时,如能将两项国家标准进行融合,将可能取得如下良好的效果:(1)两项标准具有互补性,融合应用能将企业信用制度设计得更加完备;(2)将制度落地实施的各项举措在颗粒度上设计得足够细密;(3)PDCA工作方法能使两项制度得到持续改进;(4)能帮助企业信用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水平,还能对部门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培训提供支持。


当然,在制度使制度落地的各项配套管理措施时,在技术细节上还可参照其他不同级别的信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个别行业标准也有参考价值。另外,体系化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要求企业具备信用信息和诚信信息系统。在实践中,企业或可将信息设施合二为一,以一个平台(套件)或一个大系统的方式满足企业信用制度及其配套管理措施的全部信息需求。


总之,在企业信用制度设计和建设工作中,应让两项国家标准发挥出技术指南性质的支撑作用,最终达到以完备的企业信用制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的目的。



 
 
 上一篇:信用修复“镇江模式”获评示范项目
 下一篇:苏州首创“数字人民币+信易贷”融资信用服务产品